欢迎光临成都植标化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!

028-8424-8411

成都植标化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
郑重说明:

我司所有产品仅供科研实验,不得用于人体注射、食用或其他用途。我们不提供产品和服务给任何个人。

联系方式contact us

  • 028-8424-8411
  • purechemsale@163.com
  • 成都市双流县西航港黄河中路二段空港国际城一期5-629-632
    生产地址: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资阳市乐至西郊工业园
百草百科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百草百科 > 百草百科----刺五加中药材...

百草百科----刺五加中药材

发布时间:2019-07-26         浏览量:1097

名称刺五加  

拉丁简写: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 

科属 五加科(Araliaceae) 五加属(Eleutherococcus)  

特征成份异嗪皮啶、紫丁香苷(刺五加苷B)、刺五加苷A、C、D、E、F、G

刺五加(拉丁学名:Acanthopanax senticosus (Rupr. Maxim.) Harms),别名:坎拐棒子、老虎潦、一百针。灌木,高1-6米;分枝多。叶有小叶5,稀3;叶柄常疏生细刺,小叶片纸质,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粗糙,深绿色,脉上有粗毛,下面淡绿色,脉上有短柔毛,边缘有锐利重锯齿;小叶柄有棕色短柔毛。伞形花序单个顶生,有花多数;总花梗无毛,花梗无毛或基部略有毛;花紫黄色;萼无毛;花瓣卵形;子房5室,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。果实球形或卵球形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

分布于中国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和山西。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;药圃常有栽培。

鉴 别:

1)本品根横切面:木栓细胞数10列。栓内层 菲薄, 散有分泌道; 薄壁细胞大多含草酸钙簇晶, 直 径 n 64pm。韧皮部外侧散有较多纤维束,向内渐稀少; 分泌道类 圆形或椭圆形, 径向径2551jum 切向径4897pm;薄壁细 胞含簇晶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占大部分,射线宽13 列细  ;导管壁较薄, 多数个相聚; 木纤维发达。根茎横切面:韧皮部纤维束较根为多; 有髓。茎横切面:髓部较发达。 (2)取 本 品 粉 末 5g, 加 75%乙 醇 50ml,加热回 /J时, 滤过, 滤液蒸干, 残 渣 加 水 10ml使溶解 ,用三氯甲焼振 摇提取2 次 , 每 次 5ml,合 并 三氯甲烷液, 蒸干, 残渣加甲醇

1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刺五加对照药材5g,同 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再取异嗪皮啶对照品, 加甲醇制成 每 lm l含 lm 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通则 0502)试验, 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loMl,分别点于同一硅

G 薄层板上,以三氯甲烷-甲醇(19 : 1)为展开剂,展 开,取出, 晾干, 置紫外光灯(365mn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 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;在 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蓝色突光斑点。

性状:

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, 1.4 -4.2cm。根呈圆柱形,多扭曲,长 3.5-12cm.直径0.3-1.5cm.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,粗糙,有细纵沟和皱纹, 皮较 薄, 有的剥落, 剥落处呈灰黄色。质硬, 断面黄白色, 纤维性。

 有特异香气,味微辛、 稍苦、 涩。本品茎呈长圆柱形,多分枝,长短不一, 0. 5 2cm0表面浅灰色, 老枝灰褐色,具纵裂沟, 无刺; 幼枝黄褐色, 密生 细刺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 断面皮部薄,黄白色, 木部宽广, 淡

黄色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微辛。

刺五加(根和根茎或茎)化合物研究

 (-)-丁香树脂酚-4-O-β-D-葡萄糖苷137038-13-2刺五加苷B 118-34-3异嗪皮啶 486-21-5香草酸 121-34-6酪醇 501-94-0刺五加苷A 474-58-8丁香酸 530-57-4刺五加苷E 39432-56-9大豆苷 552-66-9槲皮苷 522-12-3槲皮素117-39-5芦丁153-18-4苦杏仁苷 29883-15-6儿茶酚 120-80-9滨蒿内酯120-08-1金合欢素 480-44-4香兰素121-33-5异香兰素 621-59-0常春藤皂苷B 36284-77-2丁香醛134-96-3刺五加皂苷B 114902-16-8刺五加苷 D 79484-75-6齐墩果酸 508-02-1(+)-芝麻素 607-80-7东莨菪内酯 92-61-5,油酸甲酯 112-62-9。

(可直接点击跳转至产品详情)

主要价值

刺五加在中国医药学中做为药物广泛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,具有“补中益精、坚筋骨、强志意”的作用,久服“轻身耐老”,与它药配伍亦可“进饮食、健气力、不忘事”。另雷教著《炮炙论》记五加皮有“阳人使阴,阴人使阳”的作用。 国外对人参及其近缘植物刺五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,证明了刺五加和人参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。

注意事项

暂无资料





在线客服
联系电话
028-8424-8411
技术服务 18190872592
服务投诉电话 18908088742
分享按钮